政府還有財團和"1x4",用各種方式合理化他們的提案,甚至還要求人民接受無薪水的實習。
政府付出22K的經費給財團,財團再拿這經費付薪水給實習員工,以下面這種說法讓大家感覺到好像公司和人民都有受益 ?

但政府隱瞞了兩件事:(稅收) (員工的生產力),如果加入了這兩件事所產生的結果如下:

但實際上(22K的薪水)與(員工的22K生產力)一來一往相抵後
除此外企業因為請實習不用錢,而大量縮減正職員工的就業機會,因為請實習不用錢等於企業可以做無本生意,把補助員工的薪水算進企業的利潤也就是說即使產品的利潤是零,也可將22k的補助經費而變成收入。而使公司的帳面是賺錢使得公司寧願多請一個22k的實習生來掃地或打雜也不願意用18k來雇用掃地員工,而造成就業市場上的價格破壞 。
有人說別只會反對沒有提出任何建設性的建議,但以這用種作法我寧願政府什麼都不做都比較好。若真的要提出建議,我認為政府真正該做的是【保障勞工,充分就業】。
現代的人都是窮忙一族,每天從早做到晚,晚上還要加班,根本沒有生活品質可言。許多公司加班已經變成常態,加班使得勞工生活品質低落,也減少了其他人的就業機會,人們沒有時間花錢也沒錢花錢,自然企業就沒機會賺錢。
如果嚴格控制加班時數,企業自然會需要更多人力,自然就會創造就業市場。而那些不靠員工加班就會倒的公司,本來就應該被淘汰,不能從市場上創造利潤,需要靠剝削員工來生存的公司本來就不應該存在!這是很簡單的道理。
再者員工不用加班後,有了多餘的休閒時間,就一定需要花錢,自然造就了商機,有了商機企業就有更多的業務就會請更多的員工,這才是一個良性循環。
但我相信今天的政府絕對沒有這個魄力和想法,他們永遠是跟財團站在同一陣線,所以一定得靠廣大的勞工團結起來爭取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工作,才有可能改變政府。
2 則留言:
在第三個圖裡,勞工與企業之間的剩餘價值剝削關係線並沒有明確的標明出來。
現在面臨的問題是,要如何協調以下的矛盾?
1.部分員工覺得工作權被威脅。(自利面)
部分員工覺得22K的勞動條件(工時與工資)真差啊,頗為不值。(非自利面)。
2.老闆覺得在幫政府忙,急著透過22K計畫跟政府拉關係。
3.領22K的學生或許感覺這是「德政」,因為22K領一年比在家裡什麼都沒有蹲一年好。
矛盾可能發生在:
1.部分非核心勞工遭遇勞動條件的下降,甚至丟工作。
2.老鳥在現場對22K菜鳥的排擠
以上都是因為個體競爭關係而展現出勞勞相爭的狀態,更不利於勞動者的團結。
反 22K 奴工 !
http://jobmarket.tw/bbs/forumdisplay.php?f=14
張貼留言